“学而优则仕”,曹操不断品味着曹植的这句话,只觉得是相当地精彩新颖,通过拉拢寒门获得不少实力的曹操,本身就已经看到了寒门背后强大的潜力,所以才能不拘一格唯才是举。

而现在,曹植更是将他的方针做了一个完善,通过创建书院与推行教育来挖掘寒门的潜力,曹操可以想到,一旦曹植的这个方针形成了规模,那势必会对天下的知识分子格局产生重大的变革。

如今,听到曹植的“科举”意见,曹操更是眼前一亮,对大魏书院的学生做一次考核,根据他们的的考试成绩做一次水平的测试,然后,任用他们为官。这种方法,是完全行得通的。

通过考试来筛选人才,剔除掉让他们中真正有才华、有学问、有天赋的人脱颖而出,得到重用,其他的人才,也可以下发到各级去进行相应的符合其能力的工作。

如此一来,可比任用那些世家的人要方便也省心多了。

毕竟当知识大权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的时候,作为统治者,你就只能迁就着这些少数人,但是一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,这些世们的权威就会一落千丈。

这也是为什么世家之患在汉晋尤为严重,但是到了唐宋,科举制完全实行起来之后,其影响力就日渐衰微的原因。

想到这里,曹操忍不住大笑了起来,看着曹植,深感欣慰地赞言道:“不错,不错,吾儿见解,真是让为父大开眼界,甚为欣慰。”

听到曹操这样说,跟来的那些文武官员们却是有些不乐意了。

这些文武官员大多都是世家豪门众人,人精中的人精,他们如何能够看不出来,一旦曹操听取了曹植的意见,扩大学院的规模甚至于开始大举推行“科举制”,那么他们世家豪门毫无疑问是损失最大的一方。

所以当时就有人站出来提出了反对。

首先站出来的,是东武亭侯钟繇,只见钟繇面露不忿,劝谏道:“丞相万万不可这样做,官民有别,贵贱有分,民就是民,官就是官,官贵民贱,以有识之官养无知之民,这才能获得天下的发展,这是历朝历代都遵循的原则,也是我大汉延续至今的根基,若是贵贱不分,贱民也可以成官,岂不是有失我汉官威仪,乱了圣贤法度?”

“故而臣认为,植公子所言,实在是无稽之谈,若是明公如此做,定然会招致天下世家的反对,甚至文武百官对明公也都会略有微词,因一家之言,导致人心不稳,打乱法度,这对明公尤为不利啊!况且这事情如果流传到孙刘和其他诸侯的口中,定也会大大地嘲笑明公!望明公三思而行。”

钟繇的这一番话,基本上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三国:我爹是曹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小说巴士只为原作者七步成诗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步成诗并收藏三国:我爹是曹操最新章节53.震怒的曹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