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绪摆摆手,自然不会真的降罪。“朕记得光绪十一年的岁入不过七千多万两,今年已经是八千多万两了。咱们在基础建设、东北和工商上面的投资,在未来会给咱们大清带来越来越多的回报。朕也测算过,到光绪十六年,也就是西元1890年,大清的岁入银至少会达到一亿两,而那个时候国防军队的开支仍将是五千万两左右,占比已经大大降低了,而且随着工商业的发展,之后军队支出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将会进一步下降。”

阎敬铭自然不会像对待许庚身那样直接驳斥皇上,但仍然道:“皇上所言极是,但未来国家经济的发展要到两三年后才能见效,而新军的军费、海军的开支是现在就要银子的,臣恐怕这两年朝廷的收入无法支撑,还望皇上能将两军的发展押后两年。”

“这个朕知道,但海、陆两军的整备现在正在关键时刻,若是停滞,前面所做的就有可能变成前功尽弃,而且东方日本正在加紧陆、海两军的编练,我们如果不跟上,到时候恐怕付出更大的代价。现在朝廷的亏空大约在一千四五百万两白银,这部分钱里面,各省兵、勇的整编每年能节省一二百万两,教育的投入只能增加,不能减少;还有东北的投入,也不能减少;黄河的河工用银虽巨,好歹是一次性投入较大,紧紧也就过去了。现在能节省银子的,就是大婚的费用了。”

一旁几位亲王连忙道:“皇上,这大婚关系天下苍生福祉,是普天同庆的大事,万万草率不得啊!”

光绪实在不明白自己娶个媳妇和天下的苍生有多大关系,还得要普天同庆,但他也知道现在去说服这些满清老臣是不现实的。

“朕也不是说草率,只是考虑劲量的节省一些,毕竟现在国家银钱紧张。若是让天下百姓看到咱们弃河工而不顾,反倒为朕大操大办婚事,估计反倒是于社稷不利吧。”

光绪这么说,众王爷倒也不好反驳。

阎敬铭继续泼冷水:“皇上,就算是大婚花的银子减半,这账面上还亏空这一千万两之巨啊。”

光绪揉揉脑袋,道:“这不是正在想办法呢么。”心想无烟火药的利润每年到有几十万两白银,估计几年之后还能翻翻,但相对于建设一个国家来说,还是杯水车薪啊,自己还得想点儿能赚钱的专利出来,若是每年再能增加个三四百万两,那就宽裕多了。

正想着,一旁一直没说话的李鸿章出来道:“皇上,老臣有个想法。”

光绪喜道:“哦,快说。”

“是。臣考察西洋各国,发现其国家发展工业、运输等产业,多采用公司制,实际就是民间募股商办。前段时间津唐铁路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生于1871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小说巴士只为原作者此时鱼跃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此时鱼跃并收藏生于1871最新章节第一零四章 立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