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相信威克利夫会得救,要是他被罚入地狱,我的灵魂将随他而去。[173]

――约翰.胡斯

诚如托马斯.阿奎那所说“否认教会制定的信条,就是异端。”天主教会从未停止过反对异端的斗争,甚至不惜以战争的手段。随着阿尔比派被屠灭,宗教裁判所的建立,教会或许会感觉到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异端问题。可是伴随着罗马教廷有关权利、私欲和分裂的丑闻愈演愈烈,反抗的声音始终不绝于耳。100年前,这些声音来自那些商业氛围浓郁,人们自由随性的沿海地区,而现在,这种声音突出的来自教会内部,地点在欧洲的边陲――英格兰。

我们可以再将这一范围继续缩小。12世纪,随着欧洲地区文化的缓慢普及和人们追求知识的需求,大学出现了。这是在天主教会的支持下所产生的崭新教育模式,意在培养更加全面的神职人员。除了腓特烈二世创建的那不勒斯大学之外,大多数学校依然在教会的控制之下,基督教神学严密的掌控着校园里的一切学术活动,“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婢女。”

但是知识的普及逐渐培养起人们的独立意识,在大学里,思考成为获取真理的手段,而思想也逐渐成为一种力量,这是与那些使人浑浑噩噩的修道院的最大区别。

英国原本没有大学,仅有少量学生留学巴黎。1167年,因与法国的争端,亨利二世下令留学生一律返回国内,将他们安排在牛津地区的几座修道院中继续学习,渐渐的,这里成为了如今大名鼎鼎的牛津大学。之后,亨利二世与罗马教廷的战斗以惨败收场,不得不屈辱的匍匐于贝克特的坟墓前,接受教士的鞭打。

200年后,约翰.威克利夫在牛津大学继续开始了反击罗马教皇的光荣战斗。

1320年,威克利夫出生在英国一个盎格鲁-撒克逊贵族家庭,年轻时就读于牛津大学,这里不是主教驻地,对思想的约束也不是很严厉。威克利夫日后成为了这里的一名神学教授,同时又是一名教士,收受教会的俸禄。但是威克利夫对罗马教廷并不忠诚,他深知自己首先是一名英国人。

此刻的英国虽然名义上还属于教廷的封地,但是骨子里并不认可这种关系。虽然在同法国的战争中胜多负少,但是和对手一样受资金所困扰,对教廷的那笔封地税,已拖延了33年之久。1366年,爱德华三世时期,英国国会正式宣布放弃交纳这笔赋税的义务。英国的国家意识在觉醒的过程中,虽然不断受到教会的打压,但是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。教皇正在阿维农受到法国的钳制,法国人也主宰着教会的一切事物,因此,英国人的反抗决心就更加强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十字传奇――基督教与西方文明史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小说巴士只为原作者望岳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望岳并收藏十字传奇――基督教与西方文明史话最新章节(4) 殉道者